故天将降大任于“是人”还是“斯人”?

大呼曼德拉效应,80后集体呐喊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,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?首先我们搞清楚下面两点:

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于哪里

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出自孟子的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孟子曰: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盘骨,儿其体肤,空管其身行,指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恒过,然后能改。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。徵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,而死于安乐也。”

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什么意思

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,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,筋骨劳累,使他忍饥挨饿,身体空虚乏力,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,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,使他性情坚忍,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。

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选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春秋战国时期,战乱纷争,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,要奋发图强,不能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。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。

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意思是说,人民放在第一位,国家其次,君在最后。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,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。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,人民有权推翻政权。正因此原因,《汉书》「艺文志」仅仅把《孟子》放在诸子略中,视为子书,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。

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,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,其中包括了《孟子》,这可能是《孟子》列入「经书」的开始。到南宋的孝宗时,朱熹将《孟子》与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合在一起称「四书」,并成为「十三经」之一,《孟子》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。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,曾命人删节《孟子》中的有关内容。

孟子认为,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,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,筋骨劳累,甚至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,总不如意,通过种种厄运来磨炼他的意志,使他的性格坚定,并增加他的才能。

故天将降大任于“是人”还是“斯人”?

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‘斯’人也”,还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‘是’人也”?近日,有网友发文《出大事了,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!》称,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,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。10月26日,上游新闻(报料邮箱:cnshangyou@163.com)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,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课文以来,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,从未有过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,不过“斯”和“是”两个字,都表示“这”的意思。

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
初中课本里的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 节选自《孟子》的《告子》下篇,通常要求背诵,多年来也脍炙人口。近日网友发帖称:《孟子》的一篇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,在中学课本存在几十年了,所有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背过,其中有一句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,自己记忆非常清晰,因为当时课上还联想到“李斯”是不是就是这个“斯人”?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说,课本上,甚至是古文里,从来没出现过“于斯人也”这几个字,他就有点蒙了。 “难道我记错了?”网友查找了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、2001版本和2016版本,全部都是“是人”。

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

此外,另有网友也进行了查证,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,包括1982年、1994年、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;四库全书刻本《孟子集注》(宋·朱熹 注),明代刻本《孟子注疏解经》(汉·赵歧 注)均为“是人”。

《孟子》
《孟子》
《四库全书-孟子注疏》图片
《四库全书-孟子注疏》图片

10月26日,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,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,自1961年收录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这篇文章以来,历套的教材都是“是人”版本,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,查阅的结果也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。对于为何一些网友出现“斯人”的群体记忆,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,这确实不清楚。不过“斯”和“是”两个字,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,都表示“这”的意思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hishichi.com/portal/doc4275/

(1)
上一篇 2022-10-16 11:40
下一篇 2022-10-28 16:16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古族第一女英雄(女版“成吉思汗”满都海)

    《三国志》中曾提到“巾帼不让须眉,红颜更胜儿郎”。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,出现过不少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。其中有一位,被称作“女版成吉思汗”。 她,远见卓识,文武兼备,15岁成为大汗夫人,33岁又下嫁7岁遗孤,养育8个孩子,一生为草原统一做出卓越贡献,被后世敬仰推崇。 她,就是是蒙古族第一女英雄——满都海。 满都海的一生,究竟有哪些传奇故事呢? &nbs…

    2022-11-04
    10.0K00
  • “阖家”与“合家”有何区别?使用场合和祝贺对象都不同

    每逢佳节,亲朋好友之间送祝福已是常态。可就阖家欢乐这个词来说,既有“阖家”,也有“合家”,究竟哪一种用法才是正确的呢? 两种用法究竟有何区别,为何同音不同字,词义就会有所不同。那应该在怎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词来表达相应的祝贺呢? 阖家与合家 想要避免将祝福语弄错,最首要的事情就是搞清楚‘阖’与‘合’分别是啥,阖家与合家的情感、对象、表达又是啥。 《说文解字》中…

    2022-10-29
    10.0K00
  • “十年磨一剑”的下一句是什么?霜刃未曾试!贾岛的《剑客》为何流传至今

    “十年磨一剑”的下一句是“霜刃未曾试”。出自贾岛的《剑客》,这首《剑客》率意造语,直吐胸臆,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。诗题一作《述剑》。诗人以剑客的口吻,着力刻画“剑”和“剑客”的形象,托物言志,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。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?“十年磨一剑”,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。侧写一笔,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。接着,正面一点:“霜刃未曾试。”写出此剑刃…

    2022-10-30
    10.0K00
  • 顺治帝为什么只活了24岁?爱新觉罗·福临的一生

    顺治帝,爱新觉罗·福临,也是幼年登基、励精图治,在位期间取得了诸多成就,如果不是仅仅24岁就去世的话,其功业名望不会低于他的儿子康熙皇帝。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帝王,为啥只活了24岁,其实看看他这24年的生活状态,就能发现他活到24岁已然是奇迹。 不幸的童年,巨大的心理压力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去世的突然,此前并没有留下传位的遗诏。因此执掌大权的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…

    2022-11-04
    10.0K0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1条)

  • 万事通
    万事通 2022-10-28 16:20

    其实很多80后学的时候确实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瞪眼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