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知道,二战可是影响最大的一场,也是最多的一场。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,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亚欧,因为那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地方。
即便是在这场战争中,影响最大的也不过是“一半”而已。而那些“另一半”,又在做些什么呢?拉美拉美国家大多是刚刚获得自由,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太多的关注,但也有少数几个国家,因为自己的利益,选择和盟友、轴心国走得很近。
墨西哥陷入了内战,巴拉圭和智利等国家也在稳定国内骚动,并压制了反对党。乌拉圭人说,他们应该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,因为这是一场老虎的战争。结果,许多拉美地区一直保持着中立性。
但也有一个特例,比如巴西,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,就用种种“手段”来获得南美的支持,想要得到南美国家的帮助,也可以帮助欧洲对抗德国。而美国依然保持着中立,从中获利,其目的不言而喻。
在此之前,巴西和德国的商业合作很好,两个国家的关系很好,但也仅仅只有一个,巴西在美国的威胁下,加入了美国,借助美国的力量,他们的力量,已经超过了阿根廷。
美国人用了一些小伎俩,让南美人对盟友表示了好感,但只有巴西才会派遣军队,在大西洋上与德国的联军开火。
非洲是英国和非洲国家的天下,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北非。非洲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,它的军队根本无法与之匹敌。
而且意大利距离非洲很近,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这个国家。但遗憾的是,意军队并不喜欢战争,在英国和埃及的战争中吃了大亏,德国不得不派遣了号称“沙漠之狐”的隆美尔前来接应。德国军队出征,也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。
当德国占领了北非之后,地中海就成了他们的“后花园”,他们可以通过封锁英国的航道来阻止他们进入南欧。而且,他们还可以为英国做好准备,甚至可以跨越海洋,向东南亚的日寇提供支持,最终与日本汇合,对苏联发动攻击。这里的重要性,毋庸置疑。
英国人深知这一道理,当然不会让德国人如愿,于是与非洲的部队(埃及)结成同盟,一起对抗外敌。而非洲的其他地方,则是因为实力不够,所以只是提供了一些补给,并没有参与到战争之中。
西亚比较繁华,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,又是一个高产量的原油生产基地,轴心国当然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,他们打算在中东和西亚汇合,到时候再向苏联发起攻击,一举拿下亚欧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英属大部分的殖民地位于西亚,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获得独立。于是,在秘密的帮助下,德国发动了许多起义。
在那里,有不少王国宣称自己是中立的,不过,像伊朗这样的特殊区域,双方都不会“放过”,甚至还会互相分享,毕竟这一块“肥肉”,大家都想要。比如叙利亚和约旦,他们就比较走运了,不会像伊朗和伊拉克那样,被两个国家牵制着。
这两个大国并没有急于脱离欧盟,而是继续为盟友供应物资,直到1943欧洲的战斗进入了高潮,苏德之间的战斗已经进入了高潮。
叙利亚和约旦趁机宣布了他们的独立,而盟友和轴心国却没有时间去阻止他们。
而这两个国家也表明了态度,要么是选择中立,要么就是选择成为盟友,英国也不得不接受。因此,很懂得把握机会获得叙利亚,约旦,才得以脱离殖民地的桎梏,重新获得独立。
还有一个可以被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分安全的小国家——沙特阿拉伯。沙特这个“大户人家”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,“关系”不错的盟友就“特意地”对其进行了“特意地”的庇护,即便是德国在战略上的物资紧缺,也不会轻易将其拿下。
于是,沙特这片被两国默许的特殊之地,就变成了一片未被影响的中东“绿洲”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,沙特一直都是中立的,是一个靠着“职业”赚钱的国家。
沙特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终结的时候,作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盟友,获得了一个小小的“战胜国”的称号。